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(优秀5篇)
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抑或是生活中,大家都写过作文,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,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、表达思想感情、传递知识信息。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,你确定...
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抑或是生活中,大家都写过作文,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,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、表达思想感情、传递知识信息。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,你确定会写吗?三人行,必有我师也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下面是编辑帮大伙儿收集的5篇六年级下册作文家乡的风俗的相关范文。

六年级下册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一

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”不同的地区都有它不同的地方特色风俗,儿时每到过年前就经常给我讲我的老家——云南各种民风民俗。每至过年,亲戚朋友都会相互串门,轮流做东,而我们白族人的主人家中,会摆出一种特色饮品——“三道茶”来招待尊贵的客人,也是直到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才亲身体会到这“三道茶“的美味之处。

所谓“三道茶“,准确的说就是”一苦,二甜三回味“,每逢佳节,便要举行这种仪式,主宾相敬,举杯齐眉,不是为了解渴为目的,是这茶寄之以兴致和情感,这就是这道茶的精髓所在。一道茶,原材料出自大理的沱茶,用砂罐在炭火上烘烤,直至茶香袭人,冲入来自大自然的山泉水,白族人喜欢的茶是浓醇为佳,香苦宜人,苦味十足。二道茶是大理特产盛产的乳扇,核桃仁片、红糖为佐料,冲入茶水,茶味香甜而不腻,味甘甜可口。三道茶,是以特色岩蜂蜜加入姜、桂皮,冲入大理的“苍山雪绿”绿茶,这杯茶是给我感觉最神奇的,各种佐料的味道交杂,要慢慢细品,慢慢回味,于是就有了“回味茶”的俗称。

古时候,三道茶也是佛教推广的一种手段,这也是人们追求人格完善的最 高境界。而现在,成了白族人家迎客的重要仪式。宾客上门,家里最有威望了长者就会亲自烹茶。一声雷响,茶开入蛊,再有小一辈敬给尊贵的客人,一边喝茶,一边叙谊,在欢笑中送上吉祥如意的祝福。

家乡的风俗 篇二

现在走在大街小巷,到处弥漫的粽子香味,这是我家乡的端午节到了。

传说爱国的屈原投江后,人们非常思念他,每到五月初五这天,就用竹筒装上食物,投进水里。长江有一个叫屈原的人,大白天忽然看见屈原显灵了,谁说食物被蛟龙给吃了,于是屈原用叶菰裹住食物,绑上五彩色的线,因为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了,投入水中。这个方法逐渐发展为现在的粽子了。

在我的回忆,我奶奶最会包粽子了。有一次我看到邻居的小孩儿拿着粽子大口大口的吃着,我看着口水都流出来了,于是就央求奶奶快点给我包几个粽子吃,我不想吃端午节,外面卖的粽子,奶奶拗不过我,只好乖乖去买食材……

回到家中,奶奶便去厨房淘米,洗叶子,这时我就坐在旁边去看那些食材。有一碗糯米,一些红枣,一件绿豆还绿色作文网有一些红豆。奶奶就这样,一边准备馅料,一边不忘时刻低防着我偷吃。

我已经等了好半天了便说:“奶奶,包好了没啊?”奶奶这时喊道:“好了,你看看吧!”看见桌上出现了一个翠绿色的粽子,虽然说只看见一个包装,也能想象出馅料的美味啊!“我也要做”。我吵着吵着要做好。“好,奶奶这就教你来做”只见奶奶用木勺舀了一勺馅料,放在了几片叶子的中间,一包一捆,一个好吃的粽子就诞生了。我也学着包了几个,结果都散了,脱了皮,奶奶只看了我一下,也没多说,又包了几个。虽然她没说什么对我进行鼓励的话,可是她的动作却鼓励了我。于是我终于包了一个完美的粽子,不禁使我心花怒放了起来!

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,端午节,春节,元宵节等等……我喜欢吃粽子,也喜欢过家乡的端午节!

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三

惊蛰一犁土,春风地气通。”惊蛰预示着春耕开始。

我们河南小孩子都喝过"三根茶",它比汽水饮料好喝百倍。

每年惊蛰时节,妈妈们总会给孩子们熬“三根茶”,味道略有甜味,带有淡淡的植物清香。清热下火,消暑解渴,

放上几粒冰糖,喝起来别提多美啦!

中午喝一大碗还不够,下午上学的时候,还要装上满满一壶。这三根茶,可比哇哈哈流行多了!

所谓三根茶,就是用蒲公英、芦苇根、茅草根三种植物熬成的茶,清热去火,性平适宜日常饮用,材料方便易得。

每逢惊蛰时节,家家户户都会备着的东西。“三根”有卖的,但很多人还是喜欢自己挖。农历二月二开始,野外一片片青色渐渐冒头了,再过十来天,满眼都是郁郁葱葱了。闲暇时间,阿姨婶子们,带上娃,拿上铲子和小筐,去郊外去寻找这些鲜物。对于孩子来说,那是不亚于寻宝的有趣游戏。

芦苇根一般生在水边,茅草根不好挖,孩子们参与最多的就是挖蒲公英了,躲在野草丛中,田埂沟畔,多是凭那一朵小黄花来辨认。所以很多地方也称蒲公英为“黄黄苗”。

以前特别爱把蒲公英和另一种小黄花弄混,这次特地比较了一下,蒲公英花是重瓣,其他的小黄花大都是单瓣,而且蒲公英的叶子边缘带刺,还是很容易区分的。

偶尔有一颗长老的,已经变成毛绒绒的球状。那可是要赶紧摘下,一口气吹远远的!采回来清洗干净,配上老家带来的茅草根,芦苇根,煮上一杯水,仿佛又回到了十二岁的四月天。剩下的晒干,能一直保存过整个夏天。

关于乡土、关于儿时的记忆已经慢慢在时光中消散,唯独每到春天,总会想起妈妈煮的这一碗三根茶。有点粗糙、平凡,却无比妥帖、温暖。

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四

任何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,而在我的家乡,就要数大年三十了。大年三十,是中国人最最最……重要的传统佳节。那时,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要回家,跟家人相聚,也可以说是一个团圆节。

大年三十特色的要数年夜饭了。大人从一早就开始忙,一直到傍晚,烧上一大桌菜,够吃上好几顿。餐桌上的菜平时都是见过的,并没什么特点,可放在年三十的餐桌上就蕴涵了不同的含义。比如说藕代表“路路通”,年糕代表“年年高”,团圆果代表“团团圆圆”,鱼代表“年年有余”,戒菜代表“去掉一年的晦气”……这一道道菜在人们美好的愿望中被端上了餐桌。准备吃饭了,得先把大门关严实了,可不能让人推门进来,要不然要触霉头的。开始吃了,每道菜都吃上一口,把美好的祝愿都吃到自己的肚子里。吃完了,可不能急着下桌,得等到分完压岁钱,这年夜饭才算结束。这可是我兴的事情,也是我一年中收获最丰满的时候。

吃完年夜饭,才可开门。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放上一大堆鞭炮,叫“辞旧”。大年三十晚上不能早睡,等到零点放了鞭炮“迎新”后,这个年三十才算过完,人们也渐渐地开始睡去。

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五

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中,我觉得重阳节最具代表性和神秘感。

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,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。到了唐代,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,此后沿袭至今。

重阳节那日,人们习惯登高远眺。在这秋高气爽之际登山,总是令人心旷神怡。平原之地若无山可攀,人们便吃糕纪念。“糕”和“高”谐音,最早取庆祝秋粮丰收、喜尝新粮的用意,后演变为步步高升的吉祥之意。此外,重阳赏菊赋诗亦为古代时尚,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吟咏重阳的名篇,比如: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《蜀中九日》《过故人庄》……

重阳节从岁时节日渐渐演变成民俗节日,尽管各地有不同的过节习俗,但核心文化价值始终是平安和谐,从未改变。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?传说,重阳节来源于一个道教的神仙故事:

东汉时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,为了战胜瘟魔,拯救百姓,进山刻苦修炼。九月九那天,他让全村百姓登高避难,拿着师傅传给他的茱萸叶子和菊花酒战胜了瘟魔。从此人们就有了重阳登高、插茱萸、喝菊花酒的风俗。

随着时间的流逝,登高望远的习俗慢慢淡去,但重阳节思念亲人的习俗却保留至今,所以今天的重阳节,更多的成了“老人节”,表达尊重老人,孝敬长辈之意。

这精彩的故事,丰富的习俗,时日的变化,可不让端午节成了最有代表性和神秘感的节日吗?

上一篇:我懂得了感恩作文【13篇】
上一篇
下一篇